想要养出“好孩子”,就别做这样的家长

时间:2019-11-28来自:未知 点击:313

  幼儿园门口发生的一幕:孩子到了学校门口,才发现自己忘记带某样东西了,便开始埋怨妈妈:“都怪你,没有给我装好,这下要被老师骂了。”而此时,妈妈开始给孩子道歉:“对不起,都是妈妈的错,一着急就忘记了,下次一定不会了。”妈妈这样做,是想要孩子不哭闹,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,便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扛。
[align=center][/align]
  这种“愧疚型”的妈妈,当孩子摔了,怪自己没看好,孩子病了,怪自己没照顾好,没时间陪孩子,又会愧疚。总之,只要是有关孩子的问题,通通会往自己身上揽。而这种太过极端的爱,不仅会让孩子感到压抑,家长也会觉得身心俱疲。
  家长以为这种大包大揽的爱,会让孩子更好地成长,没有后顾之忧。然而这样的付出,并不能得到回报,孩子遇到挫折了,就会惯性地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,找客观的理由,不去正视自己的问题,更没有勇气去解决困难,这样的爱无法让孩子进步,更无法让孩子得到好的成长。
[align=center][/align]
  电视剧《小欢喜》里,陶虹饰演的是一位控制欲极强的母亲,让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安排生活,孩子稍微有所隐瞒,她就会歇斯底里,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该有的回报,说是女儿叛逆。
 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,这样的家长并不在少数,他们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希望,自己没有达到的目标,就希望孩子去实现。孩子做任何决定,家长都要参与,让孩子按照自己所设定的方式而活。家长这种自私的行为,要么会让孩子变得叛逆,要么让孩子成为一个没有思想的人。
  控制欲极强的家长,不会去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,一味地给孩子传达自己的想法,导致了孩子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,对未来很迷茫。被压制的孩子,很难活出自我,只会一直去依赖父母,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。
[align=center][/align]
  除了这两种类型的家长,还有拥有这些特征的家长,都很难养出一个好孩子。
  失去自我,成为孩奴型的家长
  很多妈妈在有了孩子后,就没有了自我,整天围着孩子转,关心的也都是关于孩子的事情,从而与朋友联系少了,不再去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了,甚至与眼里只有孩子,没有了丈夫。当别人在工作时,她在想着孩子是否饿了,冷了;当别人在学习时,她在孩子旁边不停地唠叨:小心点别摔了,多吃点别饿着了,等等。
  虽说妈妈担心孩子,在乎孩子是本能,可若是永远绷着一根弦,只会让自己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,给心理增加了负担,导致身心俱疲,成为一个十足的孩奴型妈妈。这样的行为也会同时影响到孩子,让孩子感觉到压抑,踹不过气来,甚至变得敏感,想要逃离。
  孩子需要的是家长传达一些积极的,健康的态度,才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,做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人。妈妈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,有自己的兴趣爱好,和自己的朋友,更重要的是,即使有了孩子,也不应该让夫妻感情受到影响,变得疏远,毕竟陪伴你一生的那个人,是你的丈夫,并不是你的孩子。
[align=center][/align]
  操劳型的家长
  一些家长,觉得孩子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,生活上的一些琐事,就不用孩子去操心了。家长会给孩子准备好一日三餐,接送孩子上学,给孩子洗衣服,收拾房间,总之,家长的目的就是把孩子伺候地妥妥的。
  经常在学校门口,会看到家长接完孩子后,顺势就拿走了孩子的书包,尽管看起来并不重。很多家长自己省吃俭用,不买衣服,不买任何好吃的,就为了给孩子吃上一顿大餐,买名牌衣服。
  在这种服务下的孩子,大多已经习惯了家长的付出,也觉得理所当然,没有得到满足时,还会对家长各种威胁,从未想过父母的辛苦和付出。
[align=center][/align]
  虽说贤妻良母是传统美德,可往往这种太过操劳的家长,换不来一个好的结局。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;却让孩子变得自私,父母对孩子的牺牲和付出,让孩子觉得那是应该的,有的孩子还会变本加厉,不折手段,只为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  所以,太过操劳的家长,并不会为孩子扫清障碍,让孩子一路高飞,健康成长。孩子的急躁和自私自利,反而是家长太过操劳而造成的。
 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,父母陪伴孩子的也许只有十几年,可往往这十几年,就预示着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。
  作为家长,要教会孩子的,不是去享受安逸,去逃避困难,而是面对困难的勇气,和解决困难的能力。
[align=center][/align]
  任何一个人,一开始享受了安逸,以后的道路必定会很难走,没有吃苦耐劳的能力,就难以承受社会上的各种竞争。
  一开始让孩子吃点苦,受点挫折,学习一些本事,拥有一些能力,储备好了能量,就能够直面困难,勇于接受挑战。人生的旅途也会走得更加平坦和顺畅,让自己发光发亮,充分体现出自己的价值。

[hr]


参考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