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发脾气不可怕,不会处理孩子发脾气的父母

时间:2019-11-25来自:未知 点击:995

  世界上没有完全不发脾气的孩子,不单是孩子,父母自己也做不到完全不发脾气。
  所以发脾气本身不可怕,可怕的是用错了处理脾气的办法。
  每当面对发脾气的孩子,父母往往会采用一些错误的办法,总结起来可以归为以下四类:
  1、转移意力法
  这种方法对于年纪小的孩子特别有效。
  孩子哭闹发脾气了,一块巧克力,一集动画片,一个新玩具都能立刻缓解孩子躁动不安的情绪。
  看起来孩子情绪是变好了,但随着孩子年纪的长大这种方法会越来越无效,因为它并没有解决问题,只是逃避了问题。
  而且这种方法暴露了家长内心的恐惧和无助,因为他们担心让孩子肆意地表达情绪,自己会应付不来。
  等孩子长大后,开始重视自己的情绪体验时,再用这种方法就不灵了。
  而且这种方法会传递给孩子,愤怒、误伤、担心这些负面情绪都是不好的,他们只能做让自己和父母高兴的事。这会让孩子感觉迷茫,影响孩子对人、事、物的处理。
  所以,总的来说,这是一个见效快,疗效短,副作用大的坏方法。

  2、打压法
  如果转移注意力的方法,还有一点点效果的话,那这种方法对孩子就完全没有任何好处。
  因为它简单粗暴,丝毫不顾及孩子的感受。
  想象一下,孩子一发脾气,就遭到家长的责骂和恐吓。“哭什么哭,再哭揍你了!”甚至,孩子还没说出原因,一个巴掌已经扇过来。换作是谁都无法接受。
  这种处理方法,家长把注意力放在情绪和发泄情绪的行为上,不了解孩子情绪发生的原因。
  孩子哭是因为感受到委屈,但打骂孩子会让孩子的负面情绪积压在心里。
  长期这样处理,就会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,也会让孩子自我否定,自己解决问题、调节情绪会有更多困难,更难集中注意力。
  3、冷却处理法
  孩子哭闹不能打,那关小黑屋总行了吧。
  想一想,自己是不是也经常对孩子这么说:“你先冷静冷静,等你气消了再出来。“
  家长用忽视的方法处理孩子的情绪,是家长不愿或不知道如何处理,而让孩子自行解决。
  但孩子渴望被你看见,希望得到你的关注和安慰。
  如果你不管他,孩子偶尔的任性会发展成经常性的哭闹,再发展成摔倒东西。
  再不管他,孩子还会发展出攻击行为,以言语行动伤害身边人。
  人是社会性动物,都渴求在关系中寻求认同和成长,忽视孩子,就等于是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,切断了孩子跟你的联结。
  对于孩子来说,那种体验是致命的,他们很恐慌很害怕,像掉进了情绪黑洞不知道怎样才能走出来。
  这种方法实在是自欺欺人。
  4、唠叨法
  采用这种方法的父母,一般都是很有耐心的,他们希望把自己人生的经验和体会传授给孩子。
  可惜,父母说的再多,孩子也只会不耐烦。
  你讲的很对很正确,但对于深陷情绪困境中的孩子来说,这些根本不可能听进去。
  家长只说自己以为对的道理,对孩子的情绪视而不见,讲理不讲情,孩子会在本来的负面情绪之上,多了一份不耐烦和愤怒,雪上加霜。
  当然以上的这四种方法并不一定是单一出现的,大部分的家长都会组团使用,恶性循环。

  既然以上的方法都不对,那么孩子发脾气了,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办呢?
  其实很简单,只要做一个和孩子沟通情感的家长就可以了。
  孩子的情绪就像洪水,要疏导开闸放水,不能筑坝拦截堵。
  而用同理心来对待孩子,能帮助孩子处理负面情绪,能在自己和孩子之间搭建信任和爱的桥梁,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和长大后成为更快乐的人。
  首先,负面情绪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出现。要让孩子勇敢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,帮助孩子接受认知自己的负面情结,关键是怎么处理
  其次,积极引导,教导孩子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,聆听和分享之后,寻找合适的宣泄渠道,跑步,打球,唱歌等等,然后思考如何解决问题
  第三,合理分析,以非破坏性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愤怒。并设置规范,去控制不恰当行为的限制。
  最后,真实呈现,在孩子面前不掩饰自己的情绪,会告诉孩子伤心和生气的原因,以身作则是人生的一部分,不要逃避自己的负面情绪,孩子可以从你的处理方式中学习经验。
  而且亲子之间的感情联结会增强,孩子会视家长为知己和盟友。

  具体的做法是:
  1、觉察
  直截了当地说出,你看到的孩子的情绪。
  比如,孩子放学回来不高兴,你走过去问,“你看起来有点难过,是什么事情让你难过。“
  无论是什么样的回答,都要表现出尊重孩子的感受,传递给孩子,我注意到你有这个情绪,并且我接受这个情绪的你。
  2、分享
  孩子对情绪认识不多,没有恰当的文字来表达,家长可以提供一些词语转化这些感受,孩子越能够用词语分享,比如,你难过的程度从1-5是哪一种?或者,你现在感到委屈还是悲伤?做错了事是内疚还是愤怒?
  不要打断孩子的话,单纯地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,全心全意地说下去,看着孩子的眼睛,拍拍他的背,这样孩子的面部表情,身体语言都会舒缓。
  3、约定
  跟孩子约定好,所有的情绪都可以接受,但不是所有的行为都能接受。当孩子有打人摔东西的行为时,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,愤怒是合理的,但破坏行为是不恰当不合理的。
  可以引导孩子想出恰当的行为宣泄情绪
  4、行动
  帮助孩子勇敢解决遇到的问题,先问孩子想得到什么,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。
  比如,孩子从打架中想得到什么,如果是想得到友善地对待,不被嘲笑,那打架让他你获得想要的东西了吗?
  孩子会领悟到自己感觉不好的原因,该怎样处理这样的问题,将来有类似的问题就能更好地应对。

  最后,在面对发脾气的孩子,要处理他们身上的负面情绪时,还有几个原则需要了解。
  1、以成人的心态对待发脾气的孩子,不要以情绪来压制情绪。
  如果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,爸爸妈妈会觉得丢脸也会有情绪.
  情绪是第一反应,直接发泄是初级应对策略,真正丢脸的不是孩子闹情绪,而是三个小孩的情绪混战。
  成人需要有更高级的应对,看到孩子的情绪,也看到自己情绪,成人允许你有情绪,也看到自己的情绪,所以父母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。
  2、建立情绪冷却机制
  当孩子发脾气,自己也忍不住想发脾气时,要给自己建立一个冷却机制。
  可以是深呼吸,也可以是想象一个冷静的画面,还可以给一个冷静的朋友打电话。
  总之先建立应急预案,先给现场的气氛降温,再来处理问题。
  3、接纳不等于纵容
  你看到孩子的情绪时,先表达你的理解和接纳,可以看到孩子情绪下的需要,但不一定要按他的做。
  比如,看到孩子想买玩具,其实是需要有人陪伴他。可以先表达对孩子的理解,理解他想拥有这个玩具后带给自己的满足与快乐。
  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人,一是能促进孩子的自我成长,让孩子对自己负责任。二也能帮孩子理清混乱的自己。
  等孩子情绪慢慢稳定之后,就可以继续交流了,并且生出自己的更多想法。
  PS:
 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,如果父母能把孩子每一次发脾气,当成一次增进亲子感情的机会,那么孩子发脾气的频率和时间一定会越来越少,越来越能调节自己的情绪了。
  另外对于怎样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各种情绪,推荐一部动画电影《头脑特工队》。

  里面很形象化的把各种情绪塑造成了性格迥异的小人,比如,快乐的时候人的大脑是被叫“乐乐“的小人控制,难过伤心时是被叫”忧忧“的小人控制……这样孩子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自己的各种情绪,也能体会负面情绪跟积极快乐的情绪一样,是自己的一部分了。


参考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