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越管束孩子越不听话?家长善用门槛效应

时间:2019-12-02来自:未知 点击:160


上周,参加大学同学聚会,作为中年人,谈论的话题自然离不开孩子。孩子成绩好的,家长担忧孩子的自理能力差,人际交往能力弱。孩子成绩不好的,家长担忧以后没出息,只能被社会选择。正可谓,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,没有最好的孩子,只有没到达家长预期的孩子。
室友说她家的孩子很奇葩,自己对孩子简直是没撤了。事情是这样的,大多数的家长都会通过奖励的方式来督促孩子学习,让孩子完成对他的要求,室友家也不例外。室友跟自己孩子说:你下半学期考到班级的前几名,我就给你买限量版乐高。


#设立过高目标让孩子望而生畏#
孩子一开始听到这样的奖励,高兴的都要飞起来。但是从后几名考到前几名又谈何容易,孩子坚持了几天,觉得难度实在太大,就放弃了,连之前的学习兴趣都没有了。室友用这个方式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,不仅没有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,还让他没有了学习兴趣。
其实,这样的情况不止发生在室友身上,很多家长身上都会存在。有时候,家长知道自己定的任务孩子不可能完成,自己也不指望孩子完成。只是想设立一个高目标,让孩子有压力,更好的学习而已。但事实往往是相反的,让孩子压力过大,反而容易没有学习兴趣。
这也令很多家长费解,为什么越管束孩子越不听话?对此有专家建议家长善用门槛效应,那样离成功就不远了。


#什么是登门槛效应?#
登门槛效应指的是个体一旦接受别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,在被提出其他要求的时候,为了让自己看起来言行统一,也会同意。可是当个体被贸然提出一个很高要求的时候,则多半会拒绝。
登门槛效应是社会心理学家弗雷瑟和弗里德曼在1966年由一场实验得出来的结论。他们的实验对象为二组家庭主妇,对待第一组家庭主妇是要求他们往窗户上挂一个小牌子,主妇们愉快的表示同意。之后他们又要求往庭院里放一个很大又不美观的牌子,主妇们也同意了。
对第二组主妇们,实验者是直接提出往他们的院子里放很大但不美观的牌子,但是仅有一小部分主妇同意这个要求。由这个实验得出结论,个体会接受微不足道的要求,当接受这个要求的时候,就代表个体已经卷入到这事件中。在后期别人提出来高要求时,为了不使自己之前的努力白费,很多人都会采取妥协的态度。而直接提出高要求的时候,往往会被拒绝。
☆总结: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我们不能把终点直接定位孩子的目标。而是像爬楼梯一样,一步一步的来,先给孩子树立一个小目标,进而一步步的提高要求。


#给孩子设立过高目标会有什么弊端#
☆让孩子失望,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
家长之所以会给孩子设立过高的目标,就是希望激励孩子,让他有压力,变得更好。但是却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,过高的目标让孩子看不到希望,继而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。
我们都知道,马拉松是一项考验耐力的运动,只有一小部分人才可以坚持下来。有一次记者采访那些没有坚持下来的人,他们说:跑到一半的时候已经累到不行,但是想到还有一半,就索性不跑了,反正终点还有那么远。
这种心态就相当于学习中的孩子,设立过高的目标,会让孩子产生无力感,觉得自己不可能完全。因此就会很失望,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。
☆让孩子失去信心
目标是什么?目标就是海上的灯塔,指引前进的方向。可是当目标太远,甚至是遥不可及的时候,就会对自己没有信心。就像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孩子,给他设立过高的目标,会让她觉得自己不可能完成,进而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。
这也告诉我们家长,设立的目标要让孩子看的到,接触的到,这样才会激励他更近一步。如果隔的太远,根本不知道那边是什么,自然也没有兴趣去体验。


#家长怎么善用登门槛效应管教孩子#
☆给孩子树立清晰的认知
家长都很爱自己的孩子,也正因为如此,也对他们给予厚望,不能清晰的认知孩子。而此时,家长应该做的就是揭开认知孩子的那层滤镜,接受孩子的平凡。例如成绩倒数的孩子不可能一步就考到前几名,而是给孩子树立清晰的认知,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出计划。
☆把目标进行拆分
俗话说得好:一口吃不成胖子。孩子也不可能一下就变优秀,而且在面对难题的时候,我们都会有畏惧意识。所以在管教孩子的的时候,就适合把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,不仅容易完成,也会激发孩子的好胜心,给予孩子自信。
著名的文学家卡莱尔曾说:即使是很弱小的生命,一旦把精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也会让他有所成就。为什么越管教孩子越不听话?当家长学会运用登门槛效应,就成功一半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关注【好代孕】,你想知道的科学代代孕、代孕期护理、胎儿发育、产后护理,宝宝发育,时尚教育,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。此外,还有我们的特邀作者,从自身经历出发,讲述育儿故事。

参考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