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村教师黄前才:37年坚守为大山孩子撑起一片晴

时间:2019-11-27来自:未知 点击:203

江溪村是麻阳板栗树乡一个偏远而贫瘠的苗家村落,有八个寨子,分布散路途远,那里群山环绕, 道路崎岖, 出村、进村要翻越重重大山。


黄前才, 江溪村小的老师,37 年来一直坚守在这个条件艰苦的偏远村小,把整个青春献给了山里的孩子,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。


黄老师先后九次被评为“县优秀教师”,十二次被评为“ 县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”,2019 年获全国模范教师。


要走就走吧,我留下


1982 年11 月,黄前才来到江溪村小当了一名小学老师。村里不通电、不通车,步行到村小要翻越15 公里山路。校舍破烂不堪,教室阴暗潮湿,教师走马灯似的换着:有的待一个月走了;有的呆一个学期走了;最久一年的也走了。黄前才也曾想走,但一想到这样频繁换老师对孩子是一种摧残和伤害,于是,他决定留下。


黄前才妻子朱孟菊在城郊的一所小学教书,并疏通了人事关系,要他去城郊,只要他点点头便能马上调动。


黄前才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告诉了新婚的妻子,妻子被黄前才对大山孩子那份发自肺腑的爱打动了。


1987 年8 月,朱老师来到了丈夫的身边,教书之余常给学生洗洗、缝补衣服。


这期间,不知来了多少位老师,又走了多少个老师!但他们夫妻俩却铁了心要把家安在村小。


后来,随着农民工进城,学生急剧减少,上级要撤销该校,村里留下的10 多个孩子上学不方便,村民不同意,强烈要求黄老师留下来,黄老师也呼吁,最后学校保留了三个年级,另外几个老师调走了,只留下他们夫妻俩。


努力干,一切都会有的


90 年代,学校有块学农基地,杂草丛生荒芜了多年,黄老师看在眼里,想把它搞成水泥球场,于是多次做村委与其他老师的工作。


黄老师带领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劳动把大石头砸碎,把地铲平,从溪里掏来卵石,借村民的工具夯实,再从溪里淘来细沙,一担一担地挑到土坪,水泥得到三十里外的县城买,当年没通公路,黄老师带领老师从县城硬是将5吨多水泥挑了回来。他脚板打起了很多水泡, 连路也走不了。其他老师劝“ 吃国家粮的,没有我几个骨头硬,歇歇吧!”揶揄的话语满是心疼。妻子更心疼了,当用针给他挑破一个个水泡时,再把脚浸进热水中,痛得黄老师龇牙咧嘴。


第二天,黄老师依旧同大家一起教学、干活。


半年过去了,江溪村小终于有了自己的活动场地——水泥球场。这儿有了孩子们上课的身影;有了嬉戏追逐的笑声;这儿也成了村民的露天影院。


90 年代乡财政发工资,保工资都难,没有维修和建设项目给村小。教室不平整,自己填补;桌凳坏了,自己修钉;冬天玻璃坏了,用油纸钉上;瓦烂了,自己检修填补。黄老师经常说:“不靠别人,自己干吧,一切都会有的!”


2015 年得到北京公益性基金会大力支持,学校修缮了食堂、添置了厨具。已退休的朱老师住到县城儿子家中,很不习惯,她清楚丈夫一个人精力不够,又回到了学校,义务给学生煮中饭、洗衣服、辅导作业。孩子们亲切地称她“朱奶奶”。


教育一家人


学校邢修荣老师是半边户,孩子小。邢老师1998 年8月从麻阳岩门镇调来,患有严重的肺结核, 治疗时耗资太多,医药费跟不上,黄老师知道后自掏腰包为邢老师交了2000 元医药费, 邢老师痊愈后,清楚黄老师两口子只有微薄的工资,平时省吃俭用来帮了自己。邢老师感激不尽,在这一教就是八个年头。


学生段少平身体残疾行走不便,母亲去世了,父亲体质羸弱,不想送孩子上学。黄老师知道后进行了家访,他动情地说:“孩子本就残疾,不上学,将来怎么过?!”两人商定早上家长送,放学老师送。家长热泪盈眶。4 个春秋,不管刮风下雨,黄老师从不间断,用心开导孩子并鼓舞孩子。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。黄老师以这样的方式教育着大山里的孩子。


江溪村是省级贫困村,自然条件相当恶劣,男人一到十月就去贵州烧炭。三十多年来,黄老师累计为困难学生资助一万多元,如今,已有一千多学生走出了大山,服务于社会各个领域。


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”在江溪小学,黄前才一呆就是37 年,当年风华正茂, 而今两鬓斑白, 临近退休。他说:“如果需要,退休后还坚守这片土地!”(记者 陈华荣)


参考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