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不肯道歉该怎么办?90%的父母都在做自以为

时间:2019-12-09来自:未知 点击:884

  作者:石见

  傍晚,体育场的露天跑道上,锻炼的人很多。

  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被皮球砸中头,哇啦哇啦地大哭。妈妈赶忙跑过来,边揉额头边安慰。抛皮球的小男孩见女孩不停地哭,顿时吓傻了。

  “叫你不要在这玩球,就是不听!你看你,尽闯祸!”男孩爸爸生气地责备着。推搡了儿子一把 ,“快说对不起!”

  小男孩双手抓紧裤腿,眼圈有些泛红,咬着嘴唇,一声不吭。

  “快道歉,没长耳朵啊!”爸爸又是一声怒吼。



  突然,男孩狠命地踢远脚边的球,冲出体育场。爸爸见状,愣了下神,随即赶忙追了上去。如果你是男孩爸爸,会这样逼孩子道歉吗?

  男孩之所以跑掉,就是因为在犯错后自责害怕的窘境中,爸爸不断地逼他道歉,一种被孤立感炸裂了他最后的心理防线。一个无所适从的孩子,会自然地武装自己,用狂躁来宣泄。

  精神分析代表霍尼认为,如果父母在用敌意的方式对待儿童时,儿童也会产生一种基本敌意,但自身又渺小无助,必须依赖父母,这种压抑的敌意使他们感到没有安全感。



  其实所有要承担后果的事,都需要一些力量,这个力量,来自于孩子内心足够的安全感。

  而经常被父母指责的孩子,最缺乏安全感。没有足够的安全感,就没有主动道歉的勇气。

  孩子不肯道歉背后的原因

  “轩轩,作文写好了再出来。”闺蜜叮嘱好儿子后,和我们一起聊天。 没过五分钟,轩轩就拿着本子笑嘻嘻地走出来了。

  闺蜜的老公是个急脾气,“来,给我看一下。”说着伸手去拿,轩轩却往身后一藏。

  一个要拿一个藏,几回合下来,闺蜜老公一把抢过作文本,扫了一眼,说:“这百来个字也算作文?重写!”



  “我不写!”小家伙脖子一扭,感觉十头驴也拉不回。

  闺蜜老公火气上来,把作文本扔出大门外。这回轩轩哪能罢休,叫嚣着跑出去,捡回作文本,居然撕了。

  闺蜜为息事宁人,连拖带拽着要儿子跟爸爸道歉,可轩轩哪肯。

  孩子觉得自己没写好作业是错,可爸爸把他作业本当众给扔了,也是错。孩子虽小,自尊心说不定比成人还强,怎肯道歉。

  强势的家庭教育下,时常针尖对麦芒,没有沟通,也没有“认错”的习惯。



  再者,孩子被当众指责时的羞愧会让他们更倔。更多的是,父母往往忽略了,自己的“臭脾气”很容易“遗传”给孩子。



  有位网友说:因为我妈不喜欢道歉,所以我的性格也是,即使知道错了,可偏要嘴硬。不习惯道歉的父母更难让孩子去认错。

  某种意义上来说,不肯道歉,其实是孩子害怕在亲密关系中,没有一个容忍自己犯错,给自己安全感的人。

  孩子不道歉真的不等于全是孩子的错。

  如何让孩子敢于承认错误?

  罗兰说:教育的方法是鼓励,而不是逼迫和苛求。是随我们的个性发展,而决不是强迫把我们铸成固定的模式。

  想让孩子敢于承认错误,勇于担当,不单只是多喝几碗“鸡汤”。

  01首先学着做会道歉的父母



  曾追过的一部豆瓣超高分的美剧《我们这一天》。Jack夫妇带着三个孩子在泳池游泳,一不留神没注意到被呛了几口水的大儿子Kevin。上岸后,Kevin大声指责爸妈忽略他,只关注弟弟妹妹。

  爸爸Jack看到发脾气的儿子,立马蹲下身,说:“我很抱歉,真的对不起。这是我第一次做爸爸,要照顾你们三个,我也在努力。”眼神中充满关切和歉意,紧紧抱住了Kevin。

  最后,Jack听到的是儿子的一句“爸爸我爱你”。

  爸爸会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并和孩子真诚道歉,甚至会示弱,这样的亲子关系是令人羡慕的。孩子体会到尊重,也会学着体谅。父亲的态度和做法为孩子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。



  蒙特梭利说:每一种性格缺陷,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。

  学着做会道歉的父母,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成为勇敢有担当的人。那么就算犯错,也不会轻易选择逃避甚至说谎。

  02常给孩子示范“积极地暂停”

  楼下邻居彬彬妈就是一个会及时按下暂停键的妈妈。

  “我还要去玩滑滑梯!”彬彬刚和小朋友闹了别扭,妈妈正把哭闹的儿子带离现场。

  “等你冷静了再去。”看着孩子撒泼,彬彬妈没有发火。她让不肯上楼的彬彬坐在石墩上,自己也坐到旁边,平静地说:“楼上楼下的叔叔阿姨都听到你在哭,自己好好想想,想通了我们再去玩。”

  哭了一会儿,只见彬彬偷瞄几眼,走过来挨着妈妈。彬彬妈趁势说:“妈妈平白无故被你踢一脚,是不是该和妈妈道个歉。”



  “嗯,妈妈对不起。”

  在《正面管教》一书里有一个概念,“积极地暂停”。当事态往糟糕一面发展时,学会积极地暂停,让彼此冷静地去解决问题。而不是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立马去“付出代价”。

 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,反思能够淡化由矛盾引起的紧张气氛,削弱双方心理上的抗衡,使教育起到预期的效果。

  03父母和孩子站在一边



  在一期采访中,郑渊洁谈起童年往事,笑着说自己很皮。

  有一次,把老师要求的命题作文《早起的鸟有虫吃》,改成《早起的虫子被鸟吃》,还振振有词,说:“早起的虫子就会招来杀身之祸。”

  老师恼了,罚他说一百遍“郑渊洁是全班最没出息的人”。他嘴里念着,手里点了个拉炮,“嘭”得一声炸响,心有余悸的老师说要开除他。

  父亲知道后,脸都黑了,但还是忍着火气,耐心地弄清楚前因后果。他没有去骂孩子或者揍一顿,反而第二天一大早就陪儿子去学校道歉。

  可能正是这种积极的教育方式,最终培养了一个童话大王。



  心理学中的【罗森塔尔实验】表明:发自内心的相信认同孩子,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,那孩子会在正向反馈中,朝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。

  父母要和孩子站在一起去打败问题,不是与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。

  很多时候,孩子犯错,家长恼怒,甚至站在对立面,大致关乎一个“面子”问题。学着放下面子,先冷静,再分析问题,解决问题。

  我们最终想要的是孩子的“知错能改”,而非一句逼迫下的“对不起”。





参考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