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变命运,从改变你的决定开始!|心理学:3大方法教你理性决策

时间:2024-04-26来自:未知 点击:736

“正是一连串的决定组成了你的命运。”

生活中,我们时时都需要做决定。从早上起床要不要多睡几分钟,到早餐吃什么,搭什么交通工具上班;或者要不要换工作、是否考虑和约会对象迈向新的阶段等等……这些数不清的、或大或小的决定,勾画了“我们是谁”,也正是从中诞生了被我们称为“命运”的东西。

做决定/决策是一个认知过程,这种认知过程以“从多个可能中做出选择”为结果。每个做决定的过程都会产生出一个最后的选择,尽管这种选择也有可能不会被付诸行动。做决定的过程,一定是基于决策者的价值取向和偏好的。无论这个决定看起来多小。

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生理特性、人格特质和认知风格,会使得我们在面对决策时的风格千差万别。

神经科学研究发现,大脑的眼窝前额皮质区域与做决定的过程密切相关。当OFC区域的神经活动较强时,我们会对决策有着更强的信心;反之,决策时的信心也会减弱。

有意思的是,实验还显示,当OFC区域受损时,我们的决策能力会下降,但事后却不会对自己的决定和行为感到后悔。

一系列研究证明,在决策时,不同的人格特质会作出不同风格的决定。

比如,有实验研究内向和外向这两种人格特质在决策时的不同表现,结果发现外向者更多地会选择立刻得到较少的奖赏,而不是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得到更多奖赏;而内向者则更多地选择了等待更长时间、换取更多回报。

研究者发现,是否能做出公平公正的决策,和决策者的智力水平并没有什么关系。更高的智力并不等于更明智的决定;实际上,在某些事情上高智商可能令人的选择更愚蠢。这是因为,智商高的人可能会受到“我侧偏见”的影响,即在收集信息以评估各项备选时,选择性地收集那些原本就支持自己本身预判的部分。

所以,如何才能做出更理性的决定呢?

研究发现,决策和自控力有显著的关系:当你的生活大部分是有序的时候,你就会面临更少的选择,而不至于过多地消耗精力。比如,当你习惯固定的睡觉和起床时间,每天早上起床后都去跑步、做早餐然后再去工作,你就不必纠结晚上是否要吃夜宵,以及在早上睁眼时要不要再赖床半小时。如此,你也会更了解自己的生活节律,明白什么时候的状态更好,适合做重大决定和工作。

在为他人着想时,可能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,因此当你面对困难的选择情境时,还有一种办法是,将这种情境假想成不是在为自己做决定,而是假设自己处于第三方的立场上,假想自己是在为别人做决定,这样作出的决定往往是更理性的。

直觉和推理这两种决策方式,在我们的决策过程中都会用到。有时我们需要用直觉去做决定,因为你的直觉其实也就是你的生活经验和价值判断。

而推理则是利用摆在面前的事实和数据来做出决策,运用理智和逻辑对比各种选项,列出优缺点,按重要性排序,它适合在做更复杂的决策时使用,但有可能过于机械。

在决策过程中你可以将两者结合,先从推理入手,通过收集分析事实和数据做出初步决策,再依靠直觉感受一下,你觉得这个决策如何?你感觉它对不对?如果感觉对了,那就是它了。

无论是面对人生的重大决定,还是每天的小决定,做决定的过程归根结底关乎选择:我们选择了一个选项,就意味着放弃更多可能的选项;我们选择了机会,也就承担了风险。最好的选择可能是这样的:它基于尽可能真实、完整的信息,能够很好地实现你珍视的价值,但你也能够承担它可能带来的最坏的后果。

每一个做决策的时刻,如果你仔细感受自己的内心,它都能告诉你一些关于你自己的事情,什么东西更吸引你,什么东西令你恐惧。学着为自己做决定,并敢于承担做决定相应的后果,正是我们逐渐独立、成熟的表现。

在你的生活中,最难做的决定是什么?快来留言和我们分享,交流想法哦~


参考资料